安徽網庫訊:10月12日,在利辛縣望疃鎮劉橋村收獲后的玉米田里,伴隨一陣陣機器轟鳴聲,一臺臺大型秸稈打包機正在作業,成行的秸稈被卷進機器中壓實,一會兒便從機身后方“吐”出一個個“草墩墩”,整齊碼放在田間,勾勒著喜獲豐收的別樣畫卷。
早在玉米收前,劉橋村“兩委”就開始為秸稈回收利用找“出路”,積極聯系秸稈收儲機前來打捆、離田,同時組織村干部向村民宣傳秸稈打捆的作用,讓村民自愿參與配合秸稈打捆工作;厥蘸蟮慕斩捒捎糜诎l電廠生物質發電、牛羊場做飼料等,不僅減少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,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。
“以前秋收后這些秸稈讓人很頭疼,大量秸稈在田間地頭、溝渠兩旁隨處堆放,不僅污染環境,還可能引發火災,現在通過秸稈打捆變廢為寶,既保護了生態環境,又防止了火災發生,我們都支持。”在現場,村民對秸稈打捆回收利用大加贊賞。
實施秸稈打捆離田,既能減輕群眾的勞動強度、防止秸稈亂堆亂倒亂放,又能解決焚燒隱患、減輕大氣污染,既治“水”又治“氣”。真正讓秸稈禁燒變“堵”為“疏”,讓田間秸稈變“廢”為“寶”,實現秸稈的點“草”成金。
近年來,望疃鎮加大秸稈禁燒宣傳力度,讓秸稈變廢為寶,增加種植戶收入的同時,減少了秸稈在田間地頭的堆積,為改善空氣質量,優化生態環境打下堅實基礎。同時,通過加強農機調度、技術服務,增設秸稈收儲中心,與轄區收購企業對接秸稈回收意向,聯系當地大型生物質發電廠和養殖場等方式,多渠道、多形式開展秸稈綜合利用,讓秸稈變廢為寶,助力鄉村振興。
下一步,望疃鎮劉橋村將繼續以生態保護為底線,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,加大舉措,力爭形成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的長效機制,助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“三秋”防火工作。(劉勤坤 彭江南)